本报记者 邓淑华报道
“如果说孵化器领域过去是‘百花齐放,各自争艳’,那么现在则是‘根枝交错、枝繁叶茂’。孵化器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孵化器应该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和发展模式。”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主任杨晓非说。
作为我国惟一一家由多家行业内领军创业中心合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孵化器研究中心的掌门人,杨晓非带领他的团队在构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智囊库,研究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区域创新创业发展和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战略支撑方面不懈努力。
创业学博士的孵化研究路
2004年,一个关于“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课题在天津市全面展开。此时正在攻读南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学博士学位的杨晓非参与了这次研究,并担任南开大学方项目组组长。
在这次由天津市科委发起,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南开大学参与的课题研究中,杨晓非开始了和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交流,也第一次了解到“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一概念。
2006年,杨晓非正式来到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工作。“当时萌发的一个想法是,我希望把天津的研究辐射到全国,做成一个很漂亮的关于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课题。”杨晓非说。
进入孵化器工作后,杨晓非担任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战略研究部负责人,为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发展提供战略指导。此外,杨晓非还担任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副秘书长,指导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在此期间,杨晓非频繁参加中国高新区协会创业中心专委会会议,学习和了解了全国各地孵化器先进做法和经验,并参与了大量孵化器研究工作。
“在孵化器前辈、我的启蒙恩师、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凤岭的指导和带领下,我有幸参与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发起的《各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汇编》编制组织工作,也参与了《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杨晓非说。
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杨晓非发现,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一些孵化器过于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难以跟上,孵化器生存状况堪忧;二是一些孵化器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跟不上企业家学习和成长的速度,无法为在孵企业提供高质培育和服务工作。
“通过走访很多地区后我们还发现,过去建立的孵化器研究中心全部都是依托大学而建。但大学有大学的管理体系,老师的精力也有限,孵化器研究工作很难做到长期化。于是,我们决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导下,以行业人员为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专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杨晓非说。
2010年年底,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导下,由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出资合建的我国首个独立孵化器研究中心——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包括孵化器可持续发展模式、组织边界、核心竞争能力、组织服务能力等工作,应用研究包括西藏(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辽宁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规划、北京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同时为北京、山西等许多孵化器提供了战略支撑和人员培训。
一个高学历、高智囊的孵化器研究中心的成立与运行,也使得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水平与世界接轨。
独特视野开辟新工作
在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杨晓非参与了多项战略研究规划工作,其中包括3项重要工作:孵化器国际化、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以及西藏(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引导杨晓非进入孵化器领域的马凤岭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孵化器方面的专家,并和“中国孵化器之父” 鲁斯坦·拉卡卡及他的儿子、同样从事孵化器事业的丁亚·拉卡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马凤岭的影响下,杨晓非也和他们成为朋友,并开拓了孵化器发展国际化视野。在多年研究中,杨晓非先后为中美马里兰科技园以及相关孵化器国际化发展做了战略规划,助推我国孵化器的国际化发展。
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就立下了“普及孵化器的理念和知识,提高孵化器从业人员水平”的宗旨,并积极推动该项工作的进程。2012年4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如今,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在全国已经举办了11场,累计培训学员1000多人。杨晓非透露,未来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将进一步扩大深度和效果,他们也将积极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人员高级培训,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
而正在创建的西藏(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努力建成中国(拉萨)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和我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建设在海拔3700多米雪域高原上的孵化器。该基地采取内地和西藏合作的模式,建设我国其他区域相关企业在拉萨辐射的总部经济,并培育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产业。此外,西藏(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导下,还将建立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援藏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将帮助这家全球惟一一家高原创业中心规划发展方向和设计可行性方案。
“除此之外,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还帮助多个省市制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多家孵化器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力争建设成为一家专业咨询机构,立足于孵化器、扩展至整个创新创业领域,为中国孵化器事业增光添彩。”杨晓非说。
孵化器要区别于科技地产
今年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5周年,杨晓非见证了国内孵化器的深刻变化。
“首先是价值观变了。25年前,孵化器以保护创业者为主要目标,并未进入人们的主流视野。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民众开始重新审视孵化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我国孵化器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再次,我国孵化器创新能力与日俱增。最后,我国孵化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孵化器发展道路,在探索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杨晓非说。
我国孵化器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孵化器需要加速创新,探索孵化器创新是孵化器的终生任务。二是孵化器人员素质需要尽快提高。当前孵化器从业人员存在经验少、任务重等一系列客观因素,使得孵化器工作人员需要尽快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创新创业发展要求。三是孵化器要区别于科技地产。科技地产只是孵化器服务体系中硬件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孵化器要搭建完善的服务体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
“25年来,孵化器发展带动了人才的聚集、资本的聚集和企业家的聚集,对保护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晓非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孵化器发展将从“各自争艳”变成“根枝交错”,发达地区的孵化器和欠发达地区的孵化器将形成更强的学习机制、更强的合作模式、更强的利益纽带。只有这样,中国孵化器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杨晓非认为,孵化器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孵化器应该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和发展模式。孵化器发展正逐渐从过去的“百花齐放,各自争艳”走向“根枝交错、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