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5周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零起步,经过25年的发展,如今已遍布全国各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孵化器大国。一批批创业企业茁壮成长。在这里,诞生了中星微电子、澜起科技、亚信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这里,走出了邓中翰、杨崇和、丁健等一大批高科技创业明星。
25年来,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发展成为我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创新创业、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载体,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源头、造就高层次创业人才的成长摇篮、传播火炬创业文化的重要品牌。
为纪念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5周年,本报特开辟《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5周年》专版,邀请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见证者、亲历者,共同回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5年来的难忘岁月,共抒发展情怀,畅谈孵化器未来。
本报记者 邓淑华报道
从1987年武汉东湖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到如今1000多家孵化器遍布大江南北,6万多家在孵企业蓬勃发展,2011年在孵企业营业总收入近4000亿元。25年来,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孵化器大国。
追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脉络,火炬计划的实施与其密切相关。作为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的陈晴,参与和见证了火炬计划和孵化器的发展。
陈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数以万计孵化器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孵化器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孵化事业快速发展壮大、服务创新成效显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价值充分彰显。站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5周年的新起点上,孵化器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的创业团队,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带动创业热潮,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从引进吸收到世界领先
1987年,联合国科技基金会主席鲁斯坦·拉卡卡来到中国,建议中国设立孵化器。这一建议得到国家科委的重视,并开始调研和筹备工作。同年6月,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多年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支持。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大对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创建创业服务网络。
“25年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培育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从计划体制下单一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发展到各种投资主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从单纯的孵化企业和企业家提升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层次科技企业领军人才,从国家高新区辐射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市社区和行业领域,已经成为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推进的创新创业载体;服务模式也已经从简单的物业管理、政策咨询等常规服务,发展到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天使投资和持股孵化等专业化服务。我国的孵化器建设和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里程碑,正迈入世界孵化器大国、强国行列。”陈晴说。
如今,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地方科技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经济比较发达或科教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都建立了孵化器,其中纳入国家火炬计划统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038家。大批基层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科技创新,提高了科技工作的地位和影响。
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培育了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和龙头企业。仅在2011年毕业的5286家企业中,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就达1598家、被并购的83家,毕业当年有17家企业上市。
陈晴介绍,“十一五”末,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工作在载体和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初步完成全国地域战略布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孵化体系。
独特的组织体系和创新模式
“我国孵化器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这得益于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比较适合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和发展的创新模式。”陈晴说。
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源头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宗旨和核心目标。2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对孵化器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孵化器视察指导。许多地方以立法或文件方式确立了发展孵化器事业的战略目标,加大了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孵化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科技部火炬中心作为我国孵化器事业发展的组织部门,设立了专门的孵化器管理处、建立了孵化器门户网站和即时通信电子信息平台,承担全国孵化器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在社会层面,建立了中国高新区协会创业中心专委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联盟和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全国五大区域孵化器网络组织,形成了全国孵化器畅通、快捷的工作体系;在学术研究领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18所大学的创业与孵化研究机构建立了全国创业孵化研究联盟,为孵化器战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科技计划和财税政策的大力扶植。国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对孵化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孵化器的创业服务给予基金扶植,促进了孵化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满足了创业企业的研发需求。从2007年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实行的孵化器营业税、房产税、城市土地占用税、所得税等减免政策,降低了孵化器运行和服务成本,引导了大批社会资本对孵化器建设事业的投入。
此外,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孵化服务网络体系。火炬创业辅导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和企业成长性;专业孵化器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区域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了孵化成果与市场的直接对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持股孵化模式的探索,破解了创业企业的融资瓶颈。孵化器充分利用企业服务、跟踪和判断等独特优势,形成了与金融机构、孵化企业利益关联的持股孵化模式;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建立,为毕业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环境保障。
以“五个转变”推动机制创新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主要国家重新审视和调整各自的经济发展方式,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约束,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充分聚集和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要素,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正在改变财富获取方式和国际经济社会格局。孵化器要充分发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的作用,努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孵化器内的孕育和产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实现从注重载体建设向注重主体培育转变,从注重企业集聚向注重产业培育转变,从注重基础服务向注重增值服务转变,从注重科技创业孵化向注重科技创新创业的全链条孵化转变,从注重自身建设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形成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资源共享国际化的发展局面。”陈晴说,“其核心是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的参与,鼓励社会资本投身孵化器建设。”
在鼓励孵化器创新机制、多元化发展方面,一是要实施分类指导。制定世界一流、区域标杆和专业特色孵化器的评价标准和细则,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能力,强化经济发达地区或科教资源丰富地区孵化器的质量提升,推动其他地区孵化器的数量扩张和质量并举。二是打造孵化链条。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企业的需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园等,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三是创新孵化形态。鼓励孵化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探索建立网络虚拟孵化器、微型孵化器、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辐射更多科技创业者,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向外输出孵化服务。四是创新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孵化器,在保持孵化器公益性基础上,探索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鼓励国有孵化器实行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采用市场机制运营。采用持股孵化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孵化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事业。”陈晴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孵化器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以科技创新创业为主题,以提高孵化器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目标,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为转方式、调结构,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营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8月20日)